旧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观点
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双一流”的思考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时间:2015-12-02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出台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文件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其学科相近且集中,与行业紧密联系,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具有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力。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快推进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齐头并进,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担当。

 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是行业特色型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全面崛起的迫切要求。世界一流大学是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不仅是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摇篮,而且是现代人类文化、思想的重要源泉。目前我国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数量过少、水平偏低,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长远发展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的道路上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项目,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有些高校和学科已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但总体上看,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要,必须要统筹谋划,完善推进机制,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行业高校实现自身使命的迫切要求。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必须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需求同呼吸共命运,始终站在行业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应积极推进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通过“三个一流”建设,努力培养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艰苦精神,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行业精英人才,以及行业技术领军人才或领导人才。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知识与技术,紧贴行业、服务社会,“纵向顶天”与“横向立地”,为行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建设世界一流是一流学科服务行业的需要

 学科关系着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是大学的根基和细胞,学科建设是大学全面建设的核心,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世界一流学科的创建与发展。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一流的专业造就一流的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衡量大学水平和形成大学声誉的关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密不可分。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学科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学科水平的高低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社会的能力、科学研究的水平,都直接或间接地起着重要基础性作用。世界一流水平学科具有开创性、对世界具有高贡献率的特点,它是一种比较的结果,即世界范围内同类学科之间通过不同指标的综合排序产生出来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世界一流专业。由于行业所具有的专业独特性,专业技术人才往往需要具有所属行业特色和优势的大学进行专门的培养。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类型培养,特别是要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培养不同类型的高精尖人才,来打造行业特色高效的人才培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打造一流专业必须要依据行业和区域发展需要。首先,要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以厚基础、宽口径为特征,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课程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和办学特色培育,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再其次,强化学科专业评估与监控,完善专业建设评审保障机制,保证新设专业的办学条件;最后,对教学质量低下、就业率过低、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专业限期整改、暂停招生直至撤销,不断健全学科专业进入和退出机制。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服务行业的需要。行业特色型高校根源于行业,科研创新和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创新项目建设的平台也在行业。针对自身学科结构特点,就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发展方向主动探索,使学科专业结构始终体现行业的最新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具有前瞻性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努力形成学科“高原”。行业特色型高校不能将其发展完全定位在服务行业人才培养和直接解决技术问题上,应站在本领域学术前沿,以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及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牵引,重点建设特色学科群。同时要强化交叉学科研究,加强理科对工科的支撑与辐射作用,加强学院之间的交叉建设和沟通融合,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互为利用,实现多类型学科交叉协同和相互渗透。

 行业特色型高校加强“三个一流”建设的路径

 建设世界一流专业、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层次推进、多元化投入的格局。

 推进一流建设必须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不仅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水平和质量,还要实现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第一要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应本着“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原则,积极主动地融入行业和区域经济,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内涵发展为战略重点,彰显学校的独特优势。第二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第三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科学有限、导向清晰的评价体系。第四要建设一流科研创新平台。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领域,围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高端技术研究和行业区域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以应用技术开发为目标,以服务产业技术创新为前提。第五要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要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链条,加强行业急需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应用,健全市场导向、社会资本参与、多要素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机制,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增强服务行业和社会的能力。在注重成果与知识技术原始创新的同时,行业特色一流高校还应重视“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流程再造,中国高铁发展就是行业与行业高校共同再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很好例证。第六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行业特色型高校、行业以及政府之间的既有关系被打破,原行业部委对行业院校的支持弱化,尤其是经费的减少和政策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特色型高校继续为所属行业服务能力的发挥和加强,影响并制约了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

 国家相关部门应从高等教育全局考虑,加大对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支持不同类型高水平高校和学科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陈治亚 郝跃,陈治亚系该校党委书记)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国家林业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bet28365365